《世界上有哪些魚? 》 太平洋的魚類與海洋生物
魚類和海洋動物
1.錐齒鯊(Carcharias taurus)
這種體型龐大的鯊魚有圓錐形的頭和開口很長的嘴,而且牠經常半張著嘴,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尖牙,在照片上看起來很恐怖。因為牠有這種這種習性,又生活在沙質海床上,所以也有「沙虎鯊」的別稱。牠棕灰色的背上有一些淺紅色或棕色的小斑點,腹部則是白色的。很多海洋館裡都看得到錐齒鯊,牠會把空氣吸入胃裡製造浮力,所以能在水中央保持靜止不動。牠的繁殖方式很特別,雌鯊魚體內會同時孕育好幾個胚胎,不過最後只有最強壯的胚胎會出生長大。
體長:330公分 活動深度:1-191公尺
2.鉛灰真鯊(Carcharhinus plumbeus)
龐大的體型、圓潤的吻部,特別是那片高聳的大背鰭,都讓人很容易認出鉛灰真鯊。牠的背鰭起於胸鰭中線的正上方,而且牠的胸鰭也很大。這種魚習慣待在靠近海床的地方,特別是沙質或淤泥海床,勤快地翻掘藏在沙土裡的魚類和其他動物。牠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色是雄魚和雌魚會在完全不同的區域裡活動,很可能是因為雌魚會特別尋找沒有捕食者的地方,以便平靜地生下小鯊魚。地中海裡也有鉛灰真鯊。
體長:250公分 活動深度:1-500公尺
3.白邊鰭真鯊(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)
這種龐大又粗壯的鯊魚生活在深水、有洋流經過的凹地,以及連接潟湖和開放海域的溝槽裡。牠有領域性,喜歡支配別種體型跟牠類似或比較小的鯊魚,也會威嚇潛水客。牠表皮的藍灰色在腹部變得比較淺,主要特徵是鰭的末端和後緣呈白色。牠下顎的牙齒很尖銳,上顎的三角錐形牙齒有鋸齒槽,很適合撕咬以魚類為主的獵物。白邊鰭真鯊通常在白天聚集成群,晚上則各自分頭狩獵。
體長:300公分 活動深度:1-800公尺
4.紅牙鱗魨(Odonus niger)
這種魚跟所有鱗魨一樣,身體是橢圓形,寬大的背鰭與臀鰭大小相同、形狀對稱,能幫助牠前進和倒退,尾鰭很像一把兩端尖細的古代豎琴。牠的特徵是渾身紫藍色,到了鰭的邊緣變得比較淺,而且牙齒是不尋常的紅色。紅牙鱗魨有群居性,會在牠們生活的水層裡聚集成幾十隻,散布在有強勁洋流經過的礁區外斜坡海床上,以浮游生物為食。牠覺得有危險時會就近躲進岩縫裡,只露出尾鰭的末端。雌魚和雄魚在繁殖期間會成對一起保護巢穴。
體長:50公分 活動深度:5-40公尺
5.豹斑海豹(Hydrurga leptonyx)
這種南極的海豹體型和習性都和那些通常待在海冰上、渾身胖嘟嘟的海豹很不一樣。牠是海裡的捕食者,流線形身體很適合在水裡活動,脖子短短的,吻部長長的,上面長著一張大嘴,一口利牙非常適合捕捉與撕扯獵物。牠的身體是黑色或有銀色光澤的深灰色,腹部有深色斑點,所以叫豹斑海豹。豹斑海豹和虎鯨都是南極洲主要的肉食動物,而且在各種獵物裡,豹斑海豹特別偏好企鵝,會趁企鵝下水的那一刻發動偷襲,也會毫不遲疑地攻擊其他種類的幼海豹。
體長:350公分 活動深度:0-304公尺
6.皇帝企鵝(Aptenodytes forsteri )
《企鵝寶貝:南極的旅程》這部紀錄片打響了皇帝企鵝的名聲,牠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企鵝,也是唯一一種不怕零下幾十度的低溫,會在極地的深冬裡繁殖的企鵝。牠身上覆蓋著一層非常密實的羽毛,能夠保溫並避免身體結凍。牠有深黑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,胸口和耳朵上有鮮明的黃色斑紋。牠會在沒有結冰的海水裡覓食,能潛到水下500公尺或更深的地方捕食魚類和烏賊。雌企鵝和雄企鵝在繁殖期會輪流孵蛋,等一隻從海裡覓食回來再換另一隻去。小企鵝在兩個月後孵化,等到冬季快結束時已經可以四處活動了。
體長:122公分 活動深度:0-535公尺
《世界上有哪些魚? 》 太平洋的魚類與海洋生物
7.藍鰭鰺(Caranx melampygus)
這種魚有側扁又流線的體型,行動迅速而且性情凶猛,是典型的捕食者,也是太平洋珊瑚礁區最常見的鰺科魚類之一。我們通常能看到牠在距垂直岩壁一段距離的地方徘徊,突襲礁岩間的魚,出其不意地逮住幾隻獵物。這種突襲能力也是因為牠身體的青銅色有偽裝作用,而且除了淺黃色的胸鰭,別的鰭也都是藍色的。牠通常黎明與黃昏比較活躍,會聚集成小群移動,有時會跟躲在後面的澤生鯙合作,趁別的魚不注意時發動偷襲。
體長:117公分 活動深度:1-190公尺
《世界上有哪些魚? 》 太平洋的魚類與海洋生物
全世界的魚都在這裡了!!!最齊全的魚類百科全書、得獎繪者精美插圖全收錄!《世界上有哪些魚?》
#魚
#海洋生物
#太平洋
#世界上有哪些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