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公子豹,(https://xueqiu.com/9210717241/327490054)
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,满打满算也只有15年,说它是“长寿企业”,是不是太飘了?
别急,你往下看。
俗话说“三岁看到老”,一家企业的基因也决定了它能走多远。今天正好在看巴菲特年报,我突然发现,雷军一直是一个长期主义者,小米的前景也将有长期主义的复利效应。
小米越长寿,生涯里创造的利润就越多,给股民的回报也越多。因此小米长不长寿,股民还是该多关心一下。
有一说一,当下的商业环境并不鼓励长期主义,股市过山车就是证明。最“理性”的选择是赚快钱,做什么项目都是短平快,赚一波钱就跑,出现了新赛道先跑马圈地,把行业做死,然后换下一个行业。
这并不是说长期主义是错误的。长期主义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是正确的,但多数人等不到长期主义的效益兑现,就死在了黎明前。
马云说过: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,看不到后天的太阳。
很多新势力下场做车,本质上都是投机主义。看到新能源车热度高、补贴多,就也来捞一把。但又不肯老老实实正向研发,只想摘现成的果子,做轻松省力的工作。于是就以舆论声量和营销能力入股,我帮你卖车、你帮我做车,咱们一起割非菜。
但问题是,造车不像做手机。手机只要整合能力强,完全可以一年做好几台,旗舰机一年一上新。
造车是个长周期的活儿。别说研发阶段了,你把车做出来发售前,各种极限环境的测试、路试就要耗时一两年,不先跑个几万公里,怎么能充分暴露问题呢?
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厂调门起得很高,但后续乏力,搞到后面大家都看透了它的套路,连下沉市场都忽悠不住,销量雪崩了。
小米正好相反,从头开始正向研发,耗时三年,把每一个环节都搞透,每一条供应链都跑通了。
雷军更是对车子了如指掌,在发布会上把每个参数讲得清清楚楚,有几个老板能做到?
一家企业的性格,就是老板的性格。
雷军是典型的做题家出身,一辈子兢兢业业,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长期主义的事,很少去碰热钱和快钱。
说个陈年旧事:WPS孵化几十年的产品,终于涅槃,上市之后市值更是高企。这几年,看到办公软件赚大钱了,阿猫阿狗各种文档飞书都飞过来蹭热度,可这些新秀,就是卡在文档兼容性和一致性上,文档处理最难的部分,就是不想下决心去做。
最近十年什么钱最好赚?游戏、贷款、贴片广告、内容平台、长短视频、文娱短剧、直播带货、政务采购……雷军都没去碰。
茨威格说过:所有命运的馈赠,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。
我以前不信这些句式,觉得都是玄学,阅历渐长以后才发现得,这不是玄学,而是康庄大道,这样的路可能比较慢,但不会翻车。
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你去走捷径,走通了当然发横财,可要是翻车呢?过去所有的积累,都给你一把干没了。
1998年,金山奖励了雷军20万,雷军把这20万扔进股市,一下子赚了40万。但他竟然把60万全捐给了武汉大学。
要知道,当时他的月薪只有1万。
雷军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几个月内资产翻番,赚钱太容易了,这可能会让人失去斗志。我更希望专注于金山软件的发展。”
再说个小细节,雷军在做街头用户调查的时候,遇到一位小米粉丝,合影后,雷军发现忘记问粉丝的联系方式,他的第一反应是,那我去问一下。然后就追人家去了。
小米的车子越卖越好,不是没原因的。
谁也没有水晶球,但要盲猜一家长寿公司的话,小米值得拥有名字
$小米集团-W(01810)$ $格力电器(SZ000651)$ $宁德时代(SZ300750)$